山东新华医疗用76年的时间,不断在核心技术上求突破,逐步成长为一家具有强劲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企业。
1943年,银匠出生的蔡锦章,在司令员许世友的批复下,成立了新华医疗的前身胶东军区总后勤部“医疗器械组”。
而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让新华医疗真正名声鹊起的是在1947年,为支援孟良崮战役,胶东军区卫生部下达了3个月3.6万件的生产任务,蔡锦章带领全体人员,仅用20天的时间就提前完成。
也正是从那时起,在新华医疗的故事里,这份传承自战争年代的“红色基因”就成为了始终不曾改变的企业本色。
如今,虽然新华医疗已在感染控制、制药装备和放射治疗三类产品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位居全国第一。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也成功进入到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第一艘设在舰艇上的大型专业医院以及各大军区的战备卫生车等高端应用领域。但新华医疗并没有放弃生产那二三十块钱一把的医用剪刀和镊子。
手术剪看似简单,再简化的生产工序,也需要70多道,加上机器运转的消耗与劳动力成本,企业完全是贴钱生产。
可就是这样一把把“亏本”的手术剪刀,新华医疗却甘愿生产了76年。“如今,医疗器械行业生产基础医疗器械的厂家少之又少,但医疗器械不仅仅是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是维护国民健康的基础工程。我们新华医疗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不改初衷,承担起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新华医疗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尚峰说道。
技术突围,实现跟跑到领跑
对于新华医疗来说,“初心”始终如初的不仅是坚持生产各类廉价又好用的基础医疗器械。
近年来,新华医疗在继续保持现有产品领先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加快动能持续转换,每年新产品开发和新工艺改进项目约50项,逐步实现“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抢占国际高端市场。
其中,自主研发的过氧乙酸低温灭菌器突破了低温汽化等三大核心技术,凭借技术优势率先进入日本市场,继而销往全球。非PVC全自动制袋灌封一体机等制药产品也已全面替代进口设备,成为欧美制药企业的首选。
同时,在肿瘤治疗设备研发方面更是成绩亮眼。恶性肿瘤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目前肿瘤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恶性肿瘤在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而我国放疗占比仅有20%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可是,作为重要的肿瘤治疗设备,我国的85厘米大孔径CT一度被国外公司垄断,也就造成了价格居高不下,不仅医院引入设备花费巨大,肿瘤患者的治疗负担也同样很重。
新华医疗于五年前开始研制大孔径CT设备,从2014年9月下旬开始历时1500天,终于攻克技术难关,弥补了我国无放疗专用大孔径CT设备的空白。国外公司也闻讯将该产品在中国的售卖价格从700万元一台降到了500万元以下。
“新时代新使命,我们下定决心,要让民族医疗品牌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一流的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新华医疗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尚峰感慨道,“这是新华医疗作为红色企业、民族企业的使命担当。”
创新研发,助力动能转换
“我们的发展秘诀就是创新,公司始终以创新为核心,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营销、管理三大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发展勇立潮头。”许尚峰说。
关于企业如何保持创新活力,新华医疗技术中心主任成希革介绍道:“新华医疗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依托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构建了面向市场、着眼未来的三级研发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级研发由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各生产单位的技术部组成,负责市场上销售产品的升级换代、工艺改进。二级研发部门是新产品的孵化器,有针对性地研发2-3年内推向市场的重点新产品。三级研发则是依托在北京成立的高端放疗和医学影像产品研发中心,以及在上海成立的生物医学材料和微创器械研发中心,重点研发3-5年后上市的战略性产品,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其实自1978年起,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新华医疗就对内大力推行机构制度改革,对外积极开展交流合作,相继与德国蛇牌、意大利伊马、美国强生、法国梅里埃、台湾联合骨科等建立合资公司或开展技术合作,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激活了企业发展活力。
并在德国建立第一家研发中心,借助高端手术器械选址产地集中的优势,加快自身产品制造的品质提升与速度提升。现今更是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消毒灭菌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制药装备领域内规模最大的四大工程研发技术中心和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放射诊疗产品研发制造基地等。
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新华医疗还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的创新。董事长许尚峰说:“人才是技术创新的第一资源,技术人员要加强新技术开发工具的应用以及产品行业知识的学习,技术管理人员要努力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造就百名高中级管理人员,千名主任工程师、科长、班组长和管理骨干,万名有专业之长的员工人才。新华医疗力求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系统清晰的培训和发展计划。职工创新激励方面,新华医疗首次设立4个职工工作室,分别研究输液、感染控制、焊接等方面的技术,并奖励每个工作室万元创新研发资金。
目前新华医疗正在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包含15.6万平方米的医学影像产品产业化项目和生物制药装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高端医疗影像诊断和治疗设备440台(套)、生物制药真空冷冻干燥系统80套、大型输液灌装线15套、制药消毒灭菌设备200套的年生产能力,预计带动年产值约15亿元。相信新华医疗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将继续促进区域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新兴产业发展,推动老工业城市的创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