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证监局8月16日披露信息显示,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已签订IPO辅导协议,并计划在科创板上市。这意味着,在睿创微纳已上市、海尔生物已过会,其余四家在排队的情况下,山东科创板后备军又迎来新的血液。
脱胎于潍柴的盛瑞传动成立于2003年,16年时间,从潍柴走出来的这批人,把一家生产发动机零部件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60万台自动变速器年生产能力的知名企业,并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这批人要推动盛瑞传动开启科创板之旅,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更大的价值,其结果值得期待。
盛瑞传动拟科创板上市
据山东证监局官网信息,盛瑞传动已于8月9日和中信证券签订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吹响了科创板上市号角。
山东科创板申报企业的IPO辅导进程普遍较快,比如华熙生物2019年3月6日签订辅导协议、3月27日券商就出具了辅导总结报告,用时仅21天;再比如已过会的海尔生物,2月18日签订辅导协议,3月25日券商出具辅导总结报告,也仅用时一个多月。其他几家山东科创板排队企业,接受辅导时科创板相关政策并未明确,但在决定申报科创板后,整个辅导期大多在半年左右。
从以上情况判断,盛瑞传动年内向科创板提交申报材料,应是大概率事件。
成立于2003年的盛瑞传动主营业务为柴油机零部件及汽车变速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前曾短暂接触资本市场,于2015年8月18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于2017年4月25日终止挂牌。
据挂牌期间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盛瑞传动实现营业收入9.51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26.22万元;2014年上述两项数据分别为9.21亿元、-324.42万元。
2015年,盛瑞传动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79.27万元;盛瑞传动表示,当时主要是受国内经济走低,国内重型柴油机需求低迷影响,同时公司新产品8AT产量大幅增长,但单台生产成本较高,尚未实现盈亏平衡。
到了2016年,盛瑞传动的业绩已出现大幅改善,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138.24%;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4.29万元,大幅扭亏为盈。
一批原潍柴人的创业之旅
据盛瑞传动官网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填补了国内空白,已批量投放市场,形成了年产60万台的生产能力,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盛瑞传动脱胎于潍柴,最初成立时的名称为潍坊潍柴零部件机械有限公司,是为承接中国重汽集团辅业分离单位的资产及人员而成立的国有参股企业,潍坊柴油机厂最初的出资比例仅14.15%,到2007年潍柴所持国有股完全退出。2009年,潍柴零部件整体变更为盛瑞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按新三板挂牌时披露的信息,刘祥武、周立亭、董立军、张述海等20名自然人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书,合计持股比例为53.2645%,为盛瑞传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上述20人都有潍坊柴油机厂工作经历。
其中,担任董事长的刘祥武持股比例为24.13%,1976年7月至2003年1月在潍坊柴油机厂工作,历任铸造分厂团总支书记、党委副书记、副厂长,615 分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铸造分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生产长、厂长助理、销售总公司总经理、副厂长。2003年1月至 2009 年 4 月在潍柴零部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出身于潍柴,也一度让盛瑞传动的产品非常依赖潍柴。据披露,2013年和2014年,盛瑞传动向潍柴控股集团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合计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8.82%和 75.72%。
为此,盛瑞传动也开始进一步开发新的客户,进入康明斯、纽荷兰工业集团(原菲亚特)等品牌的供应商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对 8AT 产品的投入,提高自动变速器产品的销售份额。
今年1月18日,盛瑞传动自动变速器新品发布,其自主开发生产的世界首款混动8HT达到了乘用车燃料消耗国六第四阶段标准,现有两条生产线,年产能60万台,其中国内首条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智能生产线,年产能达30万台,培育出一条完整的自动变速器产业链。
目前,盛瑞传动8AT已升级为三代产品,形成了前置前驱8AT、混动8HT、混动6HT、高效紧凑8AT、纵置后驱8AT、13AT等系列化产品平台,已发展成国内领先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研发智造基地,成功匹配一汽、北汽、奇瑞等9家整车厂的18款车型,13款车型已上市销售,市场保有量30万台。
从2007年研发自动变速器以来,盛瑞传动累计投入15亿元,已完全掌握自动变速器正向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