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葡萄酒是张裕集团出品的葡萄酒,张裕集团的前身是 “张裕酿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 1994年,组建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同时发行A、B两种股票的上市公司。
1892年,著名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2002年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进行的2004年度企业竞争力监测中,张裕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列中国上市公司食品酿酒行业的第八名,成为进入前十强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
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正如这首名为《葡萄美酒不夜天》的张裕之歌歌词所言,烟台张裕集团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先驱和中国食品行业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缔造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百年传奇。
中国葡萄酒的近代工业化发展,不能忘却一个人。他,就是张裕公司创始人——张弼士。说起红顶商人,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胡雪岩。满清同治年间,胡雪岩充分利用了当时的战乱,扩大经营业务范围,同时广泛结交左宗棠等高官,摸索出了官督商办的二元盈利模式。
略晚些时候,能与胡雪岩相比的,是当时路人皆知的张弼士。那时流行一句话:南有胡雪岩、北有张弼士。说到胡雪岩,人们会想到胡庆余堂,而张弼士则有其创办的张裕公司传世,两人都留下一个令人尊敬的百年老店。胡雪岩为二品大员,张弼士则是一品顶戴,鼎盛时期资产达8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的大清国库的年收入,可谓“富可敌国”。
张弼士生于1841年,广东大埔县人,18岁只身远赴南洋谋生。他从雅加达一家米店的勤杂工干起,经过艰苦打拼,先后在印尼、苏门答腊、爪哇创办垦殖公司,在槟城、雅加达、亚齐开办远洋轮船公司,在新加坡、雅加达、香港和广州开设药行,号称“南洋首富”。
张弼士与葡萄酒的不解之缘,始于1871年。当时他在雅加达应邀出席法国领事馆的一个酒会,一位法国领事讲起,咸丰年间他曾随英法军队到过烟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长着野生葡萄。驻营期间,士兵们采摘后用随身携带的小型制酒机榨汁、酿制,造好的葡萄酒口味相当不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弼士暗暗记下了烟台的这段典故。
1891年,张弼士实地考察了烟台的葡萄种植和土壤水文状况,认定烟台确为葡萄生长的天然良园,于是向政府要员提出要在烟台办葡萄酒厂。1892年,张弼士拿出三百万两白银,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酿酒公司,公司名称取“张裕”二字。从此,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序幕揭开了。真正让中国葡萄酒蜚声国际的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张裕产品一举夺得四枚金质奖章,这是中国葡萄酒首次在国际大展上获得大奖。在出席庆祝宴会时,张弼士激动地发表演说:“只要发奋图强,后来居上,祖国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
1916年,张弼士病逝于雅加达荷兰皇家医院,享年76岁。当他的灵枢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当地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则亲往凭吊;孙中山先生特派广东省省长朱庆岚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在历尽百年沧桑之后,张弼士先生的世界名牌梦想正在变成现实。据权威的全球调研机构英国CANADEAN公司的研究报告,张裕集团2007年的销售收入达6.95亿美元,已跻身全球葡萄酒业十强。
1896年,张裕就酿出了中国第一款白兰地,为保证出品品质,第一批酒陈贮到1914年才正式投放市场,一时名噪天下,张裕将此款白兰地命名为“可雅”,新中国成立后,张裕白兰地被列为国宴用酒。
扎根烟台
烟台出产一种酒,它的属性与烟台极为相似。它果香浓郁,就像烟台水果的浓缩;它是高贵的琥珀色,在阳光下,就像烟台黄金的闪耀;必须经橡木桶陈酿,就像烟台深厚的历史积淀;它被人称为“葡萄酒的灵魂”,就像烟台这座拥有葡萄酒灵魂的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城;它可以掺兑果汁、咖啡等各种饮料,不同的搭配彰显不同的风味,就像烟台的魅力多姿和海的宽容。
它是舶来品,但这些相似的特点也许注定它就是属于并扎根烟台的酒。它历经百年,得奖无数,可至今除烟台之外也鲜有生产。它就是烟台张裕生产的白兰地。
白兰地之所以能根植于此,不仅仅是因烟台有适宜的风土,也是因为这里的消费群体。“开埠”使烟台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人,其中很多非富即贵。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盛行,让他们不但对葡萄酒的口味有着苛刻的要求,也希望葡萄酒的种类上更加丰富。而白兰地恰就是因对葡萄酒有更高诉求而产生的品种。
融入生活
时至今日,白兰地在国内仍属于小众酒类,但在烟台,喝白兰地的传统却得以很好的延续。上至五星酒店、高级商场,下至小卖部、大排档,几乎每一个可能消费酒的场所都有白兰地的身影。烟台人喝白兰地很是平常,几人宴席喝大瓶,两人对酌甚至一人独饮喝小瓶,各种等级、容量的划分让这种度数不低的洋酒有着很广泛的消费群体。凡喝到白兰地的人在丰裕的果香、花香中,不知不觉便坠入烟台这座大果园,能感受到如游走果园般的万果飘香;而来自葡萄发酵蒸馏的酒精,更能让人领略到如身处幻境般的飘飘入仙。
如果有朋友“不怀好意”地来烟台拼酒,估计烟台人会不约而同地端出白兰地。因为白兰地入口甘甜,很容易让你忘记了它的度数。如果兑着甜饮料,都有可能让你完全忽略其中的酒精。而白兰地在烟台被称为“见风倒”。一秒前还在桌上清醒如昔,但胆敢出门,小风拂面,就会让你在瞬间感觉到了另外一种如梦的境界——真切的仙境烟台。更有不自量者,恐怕就直接应风倒地了。
白兰地对于烟台人生活的意义还远不止酒本身,在烟台,它可以用来做菜,用来治感冒等。更有偏方说白兰地可以治痛风,是否有科学依据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白兰地在烟台人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