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品牌建设促进会

青岛啤酒博物馆——飘香百年的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19-03-27 10:44:4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老字号参考  浏览次数:
分享

在所有针对青岛这座旅游城市的描述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两句话:一是康有为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二是青岛人口中的“青岛有两种泡沫,一种是大海的泡沫,一种是啤酒的泡沫,两种泡沫皆让人陶醉”,可谓一语道出了啤酒与青岛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13.png

“青岛啤酒博物馆——中国近代民族啤酒工业的发展史诗”

 从青岛市著名的旅游景点“第一海水浴场”驱车向北,穿过康有为故居前丛林茂密的中山公园,就来到了另外一种啤酒泡沫的发源地。立夏刚过,大麦发酵后的“麦香”和着“酒香”,洋洋洒洒漂浮在登州路上……街边的酒吧、饭店里,品类繁多的青岛啤酒,从来都是揽客的最好招牌。

顺着空气中的酒香抬头——临街的两幢红色德式老建筑近在眼前……宁静安详矗立在青岛啤酒厂的厂前区,与院里院外熙熙攘攘的游客之间,产生一种奇妙的和谐。以1903年建厂初期的老厂房、老设备为基础打造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如今已成为游客到青岛旅游的必至之处!

单从外观上看,这两幢1903年建厂初期的红色建筑,与遍布老城区的西洋建筑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旁边啤酒厂高耸的发酵罐以及空气中飘浮的酒香,人们很难把这两幢装饰精美的老建筑与一百多年前的啤酒生产厂房联系在一起。可是,正是这里,在这两幢老建筑中,孕育出了青岛人引以为傲的啤酒泡沫和享誉全世界的青岛啤酒,凝聚着中国近代民族啤酒工业的发展史诗……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17.png

一段酒香的世纪记忆

说起青岛,必然绕不开一件事情——那就是上世纪初“德占青岛”时期。直到今天,青岛这座城市仍处处留着德国人的影子,十余年的德占时期,基本奠定了青岛老城区的脉络——火车站、总督府、栈桥等等,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城市设施,都出自德国人之手,啤酒这种百余年前的“舶来品”,自然也不例外。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之后,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漂洋过海涌入青岛这座新城市,优越的气候和美丽的环境让他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最热爱啤酒的民族,他们喝的啤酒必须从德国运来,当时的轮船速度不快,需要2个月的时间,啤酒才能从德国运到青岛,这一点让这些定居青岛的德国人十分郁闷!

精明的商人很快就从中寻找到了市场商机——1903年8月15日,英德商人出资40万墨西哥银元,合资在青岛米勒上尉街(现登州路)创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青岛啤酒的前身)。

“当时的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并按照《德意志啤酒酿造法》酿制比尔森风味的浅色啤酒、慕尼黑风味的黑啤酒。”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董方介绍。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在当时是远东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啤酒厂,主要满足驻青德军和侨民们的饮酒需求,由此,也开启了啤酒在中国一个多世纪的酿造历程。“那是人们第一次见到这种带着泡沫、入口清爽的液体,德国人当时称它为‘BIER’,民间也就跟着叫‘BIER酒’,最初青岛人把它音译为‘皮酒’,后来由于是一种喝的东西,就变成口字旁的,也就是成了现在的‘啤酒’。”董方说。

1906年,德国人在登州路上建了座毛奇兵营,不久后,兵营附近便出现了青岛第一家啤酒屋,在博物馆中保存的建厂初期的一张广告中,展示了一群德国水兵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现中山路)上一个酒吧里喝青岛黑啤酒的情景。同一年,初出茅庐的啤酒厂生产的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由此在国际上一举成名,这也是中国啤酒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大奖。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22.png

一台老电机的百年交响

 从1903年开始,啤酒厂的经营虽然几经变迁,厂区面貌也在不断变化着……唯一不变的,就是啤酒的生产,从未停止!保存至今的两幢红色德式建筑,分别为当年的综合办公楼和酿造生产车间。投资建厂的英德商人可能不会想到——如今老厂区内的红色厂房成为了“青岛啤酒博物馆”,每天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除了青岛啤酒博物馆这片红色的厂房,当时远涉重洋到达青岛并在馆内展出的,还有全套德国进口的酿酒设备。博物馆B区实物展区,重现了当时的生产场景,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当年生产使用的中国最早的糖化锅、煮沸锅、滤过槽、发酵池和橡木桶等一应老设备。于是,走进百年前的酿造车间,隐隐浮动的麦香扑鼻而来。同时,一种历史感油然而生,但是,并不显得沉重。

 微信图片_20190325112130.png

在这些设备当中,其中有一件可谓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896年的西门子电机——这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现今存有的最古老的一台电机,通过电机转动带动糖化设备工作……需要指出的是,直至1995年,这台西门子电机仍在使用。基于历史啤酒工人的精心呵护,老电机几乎没出现过故障。如果通上电,它们随时可以“轰隆隆”运转起来。大多数参观的游客经过老电机时,都会在它面前驻足流连,聆听100多年来工业文明的传承跌宕。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31.png

100多年前的电机竟然能够完好如初,即使是以产品品质精良著称的电机生产商——德国西门子公司,也表示难以置信!因为在世界其他的任何地方、任何企业,同时期生产的相同机器,都已经不复存在。“当时一共生产了两台这样的电机,另外一台在其他国家早已破烂不堪了。”青岛啤酒博物馆馆长董方介绍说。西门子公司曾一度想用一套现代化的生产线交换这台古董电机,但被青啤人婉拒。“作为青岛啤酒的发源地,我们对这里有一种极深的情感,这种感情当然也注入到了与青岛啤酒有同样年岁的老电机里。”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35.png

中国最早的胶片广告

在啤酒厂建成不久,1914年,德国人在一战中战败,离开青岛,可是,带给人们激情与欢愉、洋溢着浓浓芳香的啤酒,却永远保留了下来,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青岛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青岛人的骄傲。据了解,在当时推介青岛的旅游指南中,就已经出现了青岛啤酒厂的介绍。

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的游客,往往会注意到日本人经营时期两幅青岛啤酒的广告:一幅是古代英雄(刘关张三结义),另一幅是穿着旗袍的民国美女。日本人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博物馆工作人员解释说:日本人认为东汉末年的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他们喝的酒就是青岛啤酒;另一幅旗袍美女,则是以胡蝶为原型设计的。这两幅广告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英雄与美女都喜欢喝青岛啤酒。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此进行延伸性演绎:喝了青岛啤酒,男士们都是英雄,女士们都是美女;或者也可以说,男士更英雄,女士更美丽。

曾旅居青岛四年的梁实秋先生在《忆青岛》一文中谈及青岛好吃的东西时,他这么表示:“一分牛排,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这其中对啤酒之喜爱,可谓溢于言表。

1945年,青岛啤酒厂回到国人手中,由国民政府经营,正式更名为“青岛啤酒厂”,并将标识从“小青岛上的灯塔”改成了如今青岛标志性建筑——“青岛栈桥”(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根据海中的小岛——小青岛,把胶澳地区定名为青岛,这就是青岛城市名字的由来。早期青岛啤酒的商标,注册用的是“小青岛的灯塔”;更改之后,标志用的是栈桥的回澜阁——另一青岛城市标志)。

为了扩大宣传,1947年国民政府专门拍摄了一部青岛啤酒广告宣传片:黑白画面,配合跳针唱片机播放的音乐。画面中,男女老少开怀畅饮,话外音道——“青岛啤酒一杯在手,真是其味无穷;常饮青岛啤酒不仅无害反可强身,既能开胃健脾、复可治疗脚气病风湿病肠胃病。”这既是青岛啤酒拍摄的第一支广告,也是中国最早的电影胶片广告。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38.png

新中国“啤酒”传道者

1949年青岛解放,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青岛啤酒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国营青岛啤酒厂”。今天游览博物馆的游客会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在这一年举办的国庆节庆典中,青岛啤酒厂的工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从这一安排上可以看出青岛啤酒厂当时在青岛的地位。

建国初期,青岛啤酒的一大亮点就是出口——销售到香港和澳门地区。除此之外,在西方国家在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的那段时期,青啤还在批量出口海外,出口创汇在全国同行中占比98%。可以说,从1906年一举夺得慕尼黑啤酒博览会金奖以来,青岛啤酒就具备了“国际化”属性。在《青岛十年海关贸易记载》中看到:1910年青岛啤酒就有出口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啤酒开始出口东南亚地区,被誉为“国货精品”。

1964年诞生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如今已成为珍藏在青岛啤酒博物馆中的一份记忆——当年,轻工业部在唐山召开全国第五次酿酒会议,提出“啤酒行业学青岛”的口号,并决定组织力量对青岛啤酒厂操作法进行写实(如实纪录),并向全国推广。于是,青岛啤酒扮演起了新中国的啤酒传道者的神圣角色。

当时,中国叫响了一些至今耳熟能详的口号:例如,1964年2月诞生的“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口号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可是,“啤酒行业学青岛”这一口号是个例外。因为《青岛啤酒操作法》在发行之后升格为中国啤酒第一部行业标准,不断影响着中国啤酒工业直至今天,因此,直接促成了中国——一个啤酒大国的崭新崛起。

时任轻工业部食品局局长杜子端指出:通过写实对青岛啤酒作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全国啤酒厂作一次检阅,是集全国啤酒工业的大成,全国向青岛学习,就是提高全国啤酒工业的技术水平。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41.png

焕发新生的新使命

如同博物馆二层小楼下面种植的青岛市第一棵“爬墙虎”那样,每年都会迎来青葱苍翠的新生美丽,一年又一年爬满斑驳的红色墙面……2001年,走出青岛啤酒的这两幢红色老厂房,在即将度过自己的百岁生日之时,两位“耄耋老者”再次迎来新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老厂房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2003年8月15日,利用原有建筑及生产流水线兴建的青岛啤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啤酒博物馆。建成后的博物馆,展出面积6000多平方米,分为“百年历史和文化”、“生产工艺”、“多功能区”三个不同参观游览区域。馆内收藏了自青岛啤酒1903年建厂以来各种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物件,中国啤酒工业的百年发展历史,在博览会内,可谓触手可及。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工业旅游项目中成熟度最高、与国际接轨程度最高、对海内外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点,是国际一流的工业旅游景点,堪称中国工业旅游的样板。”2004年4月,青岛啤酒博物馆首家通过国家旅游局“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验收,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

运营十五年来,虽然青岛啤酒建立博物馆的初衷并非营利赚钱,但博物馆的运营情况好得出乎意料,每年有近百万国内外游客在博物馆流连忘返——他们一边品尝现代化啤酒生产线刚刚酿制出的新鲜啤酒,一边漫步在上世纪初的啤酒车间一步步追溯啤酒生产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51.png

时间过去了115年,当年投资兴建啤酒厂的两位英德商人可能不会想到:1903年,刚刚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啤酒厂年产量只有2000吨,而今天的青岛啤酒厂,一天的产量就已达到2000吨。2018年7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8年(第十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作为榜单中唯一入选的“世界级”啤酒品牌,青岛啤酒以1455.7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5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57.png

从登州路56号再次出发,如今的青岛啤酒——一路高歌,以百年啤酒文化引领品牌发展,通过一瓶啤酒的“中国功夫”,向世界绽放全球化的品牌风范。 。

微信图片_201903251118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