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品牌建设促进会

实证治企者,谭旭光 | 二十年带领潍柴走向世界 如今引领重汽超越“奔驰”

发布时间:2019-04-26 11:48:5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山东商报  浏览次数:
分享

从20年前的濒临破产到而今成为千亿级企业,潍柴集团走出了一条国企改革脱困重生、壮大腾飞之路,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典范;在掌舵人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仅用20年时间走完了许多跨国企业长达百年的发展之路,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400多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5%的“潍柴速度”和“潍柴奇迹”。

如今,兼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谭旭光,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中国重汽的改革及管理上。与此同时,他在潍柴20余年管理实践中积累的治企思路亦逐步应用于中国重汽的行动路径中。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实证主义强调以真实的现象和经验为基础,通过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研究提供实践解决方案。在谭旭光的治企方略中,或可一窥国企发展的“谭氏方案”。


  找寻企业发展“核”动力

谭旭光用20年时间,大胆改革、创新立企,带领潍柴集团从濒临破产到销售收入增长400余倍、成为千亿级的跨国企业;如今,“谭大胆”又有了新的目标——带领中国重汽超越“奔驰”。

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每天都在想怎样超越“奔驰”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914.jpg

4月15日23时许,位于济南舜华路上的中国重汽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集团党委(扩大)会议正在召开。

“我现在每天都在想中国重汽怎样超越‘奔驰’,睡觉都在想。”主持会议的是刚从日本出差归来的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

去年9月1日,当谭旭光再次回归阔别十二年的中国重汽集团时,他用“我今天回家了”作为开场白。7个月过去了,他带领中国重汽在超越奔驰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4月10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亿元~3.29亿元,同比增长50%至70%。

然而对于该业绩报告,谭旭光并不满足:“我们的经营成果非常好,就是因为止血见效了”,“当前,我们的工作重心要转向提升‘造血’功能。”

正视差距、增强“造血”功能,便是这场深夜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日本期间,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会上,谭旭光向全体党委成员表示:“我认为现在对中国重汽最好的药方就是,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

为此,出差期间谭旭光不忘给集团高管层“布置作业”——要求大家站在全集团的角度每人提五个问题和相应的整改措施。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大家提交的报告中,高管层能够“直面问题、毫不留情”。

“这是我确实没有想到的,这是我们实现中国重汽未来战略目标最强大的支持。”高管们对中国重汽集团当前改革工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让谭旭光用“感动”一词形容,也更加坚定了他带领中国重汽实现超越奔驰这一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为本,品质立企:不争第一,就是在混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920.jpg

在中国市场,潍柴发动机价格比国际竞争对手高10%,仍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也遥遥领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年来,在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积淀了强大深厚的创新能力: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全面对标世界最高指标。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在潍柴,谭旭光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成为潍柴奉行的激情文化。而这背后凝聚的则是潍柴的核心竞争力——创新。

在谭旭光看来,“没有永远的传统业务,也没有永远的新业务”。近20年来,潍柴牢牢抓住核心技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最具品质竞争力、核心技术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的产品,在进入的每一个战略行业、细分市场都建立了领先优势,成功抵挡了外资品牌的规模进入,也深刻改变了国际行业竞争格局。

谭旭光将它归结为具有潍柴特色的“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一线创新”三位一体创新体系。在潍柴动力的生产车间,随处可见以一线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成果。“创新”已成为潍柴人血液中最基本也最显著的基因。

“潍柴人就是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始终对标全球一流,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用最好的技术,做最好的产品。”谭旭光对记者说。

40年来,潍柴经历过发展低谷,从濒临破产到销售收入增长400余倍,成为千亿级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一切自然离不开谭旭光在引领的改革创新。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923.jpg

据统计,在近十年里,潍柴集团仅发动机累计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潍柴研发中心遍布全球,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近年来,潍柴主持和参与了57项国家重大项目开发、9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推出了一批世界一流水平、引领行业升级的高端发动机……值得一提的是,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摘得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

正是因为这种对创新的追求、对争一流的坚持,让潍柴的发展步子越来越快、越来越稳。2018年收入达到2360亿元;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打造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

“我们所有的目标都是提前实现,从未食言。这一次也是一样。”谭旭光在采访中如是说道。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动力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926.jpg

年飞行里程高达40万公里的谭旭光,一年有200多天出差在外,陪伴家人的时间非常少,然而在潍柴,大家都知道他同员工尤其是年轻人才交流的时间非常多。潍柴集团的所有博士,谭旭光基本上都能叫得上名字,他们的入职面试大都由谭旭光亲自完成。

人才永远是企业强盛的根本。对此,谭旭光始终有着深刻和清醒地认识:“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经济结构性变化,都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求变、创新发展。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人。”

1998年,37岁的谭旭光被组织任命为潍坊柴油机厂厂长。上任后,谭旭光将第一把火引向了领导班子。“约法三章”、“三定”(定岗、定编、定员)、“三三制”等一系列改革让潍柴走上了完全市场化道路,成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和坚定执行者。20年来,潍柴领导班子核心成员没有一个人离职,成就了行业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潍柴通过持续加大再教育的投入、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是实现企业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潍柴集团以战略性思维,大力实施人才第一工程,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来抓,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动力”。截止目前,潍柴集团研发团队构成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数千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60%以上。

“买设备不如买技术,买技术不如引人才。”这是谭旭光一贯秉持的理念。随着潍柴全球版图的逐步构建,潍柴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构筑起了独具特色的人才聚集高地。

 

 辩证看待“危与机”

“再造一个新潍柴”,这项庞大的投资计划是潍柴集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谭旭光说:“我经常说我有一个梦,就是不断造梦、追梦、圆梦,再造梦、追梦、圆梦。企业家还是应该少说多做,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效率为先:一天当两天半用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910.jpg

在潍柴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一天当两天半用”的红色条幅时刻激励着每一名员工。潍柴人都知道,这是潍柴集团的座右铭,也是掌舵人谭旭光的座右铭。

一直以来,偏安一隅从来不是谭旭光的眼界和格局,他更希望的是“群山唱响”的澎湃与壮阔。

2005年潍柴并购湘火炬,完成了对整车、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的整合,打造了全球首款商用车动力总成;2009年战略重组法国百年企业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16升以上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空白;2012年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实现了从陆上动力向海上动力的转型;2012年战略重组德国林德液压,将高端液压技术收归麾下,整合“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打造液压动力总成系统……

谭旭光仅用10年,就将潍柴打造成动力系统、智能物流、汽车业务、工程机械、豪华游艇和金融服务六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战略格局。

与此同时,在世界金融危机时,谭旭光实施推进“欧洲三部曲”和“北美二重奏”,战略整合全球最优质资源,补齐业务短板,博杜安、法拉帝、凯傲及林德液压、德马泰克、PSI等国际领先品牌先后并入潍柴大家庭,并全部实现高效协同发展,品牌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截至目前,潍柴所有的海外并购业务均实现盈利,且有效带动了国内业务的转型升级。几度海外落子,潍柴在全球开放中获得发展,在产业融合中迅速壮大,2018年收入突破2360亿元,其中收入的40%来自海外业务,全球化布局基本完成。

“山再高,路再长,奋斗不息,必能到达。”谭旭光如是说道。短短几年,潍柴的全球产业集群、全球品牌矩阵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潍柴速度”。

2030计划:心无旁骛攻主业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936.jpg

谭旭光说,他其实不擅长表达,也不愿意露面。掌舵潍柴的二十一年里,谭旭光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着潍柴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从地方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发展成为多元化的国际装备制造集团。

“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别人拿不走、学不会的技术时,才是真正地迈向高端。”在谭旭光看来,制造业是最典型的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业。这个行业需要扎扎实实地投入,有投入就有产出,只有投入到位,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媒体采访中,谭旭光表示,“凡是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心无旁骛攻主业。很多次地方政府在潍柴投资时,想给潍柴批地让搞房地产,都被我回绝了,我说我要把发动机卖的比房地产还挣钱。”

 

国门的开放,世界资源的涌入,让潍柴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兼收并蓄集大成,直至与巨人站在同一跑道上,实现从追跑到并跑、领跑的华丽逆袭。面对新时代的变局,谭旭光又有了新的目标。

“传统动力总成的市场份额将逐步下降,新能源动力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在谭旭光看来,这是“危”,更是“机”。

基于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潍柴制定了“2020—2030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收入达到一千亿美元,成为世界500强中的国际化强企。同时,投资建设山东最大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再造一个千亿级的新潍柴。

“再造一个新潍柴”,这项庞大的投资计划是潍柴集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而且这项计划早已布局,谭旭光心中有数,行动有招,“我经常说我有一个梦,就是不断造梦、追梦、圆梦,再造梦、追梦、圆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家还是应该少说多做,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