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效益评估方法研究
本文探讨了标准效益评估现状,阐述标准经济效益评估的原理与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实例进行评估方式说明。
01 标准效益评估现状
与国际开展的研究相比,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效果更加微观,主要体现在行业或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计算中。
1984年,我国明确规定了标准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与算法,即GB/T 3533.1—1983《标准化经济效果评价与计算方法》,为我国标准化评估提供科学的指导。为了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我国又颁布标准化效益评价系列标准(经济效益评价通则和社会效益评价通则),为我国标准化评估与计算提供最新准则。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利用ISO标准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时,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标准的使用可使企业内部流程得以精简、经营和管理效率得以提升,节省更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成本投入。通过大量案例表明,该标准应用后产生的效益占企业年收入的0.5%~5%;另一方面,案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标准被应用到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中,可使企业经济效益年均提升9%~33%左右,可使企业在短期内成为市场主力军。
02 评估原理
标准化提供了框架与相关工具,立足确定和量化标准对活动价值的影响,该评估方式以VCA(value chain analysis)为基础,通过对价值链中各个部分价值进行分析并逐层深入,从而使标准经济效益得到准确评估。
03评估方法
1)确定价值链与评价范围。首先要明确行业界限与价值链,并在价值链对被评估对象准确定位,然后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明确关系紧密的业务功能。在设定界限时,应清楚评价的范围,例如,只评估标准对某个特定业务的影响,则无需考虑本功能以外的内容,该标准对其他功能的影响也无需探讨。
2)分析标准对主要业务的影响。首先,应确定标准对主要业务及其相关活动的影响,绘制出标准影响图,确定相关指标,为确定标准的主要影响提供便利。由于客户更倾向于通过ISO认证的公司,因此在该企业通过认证后,订单数量明显增加,销售额也随之得以提升。ISO标准中要求管理者应制定质量方针,以实现质量目标为依据,使企业管理活动变得更加规范有效。通过绘制标准影像图发现,受标准影响最大的业务便是采购与生产。
3)明确价值驱动因素。价值驱动因素作为评估的重点,可帮助找寻最相关的标准,对经营活动与财务运行具有较大影响。标准中规定,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包括生产、采购与服务等方面,均要在适宜的阶段进行验证和评审,对设计与开发进行优化和修正。在企业生产中,样板设计为重心,可为后续生产、测试等提供准确的操作信息。按照标准中的规定,企业将客户提供工艺单转变为制作工艺单,使内部人员都能够理解内容,将工艺操作所需的各类细节信息传递给相应部门,提高客户的产品满意度。由此可见,标准使用能够使企业外部信息传递变得更加高效[2]。在此基础上,企业对客户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生产、管理部门中,为产品质量改善提供有力依据。在明确驱动因素后,应顺势推导出关键绩效指标,促使其转变为成本形式,如材料成本、工艺成本、产品合格率和顾客满意率等等。
4)评估标准产生的影响。首先,将受标准影响最大的指标进行量化,因为这些影响能够被直接测量出来,如材料采购节约的成本、组件安装节约的成本等,也可以企业现有数据为依据,对各个标准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进行计算,最终汇总起来便可获得总体相关影响,并对评估成果进行巩固。
04评估示例
H企业是江苏典型的航空仪表公司,以订单式生产为主,主要生产高精度测试仪等航空航天产品,一部分用于出口,一部分在国内销售。2016年,该企业经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下面对标准为该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该企业产业价值链包括航天仪表制造、零部件生产与销售,在产业链中主要环节为仪表制造、产品设计与商业贸易,其中关键功能在于研发、采购与销售。H企业采购部门中,主要的价值驱动要素为采购频率与成本,在标准应用后,该企业采购的频率与成本投入量有所降低,采购人员工作量得以减轻,材料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提供给生产车间。其中,KPI 指标为采购成本节约额与采购商品节约额。在实施标准后,生产车间产品返工率也得到明显降低,节约大量制造费用,由此可推导出KPI 指标为制造费用降低额、人均产值增长额。
2016 年,该企业采购总成本为1996万元,其中航天仪器成本占总成本的90%,辅料占2%,内部零件占8%。标准应用后,在采购产品成本方面,产品成本节约率为20%,辅料订单比例为30%;在工作量方面,节省工作量60%,该标准对生产车间的总影响为:提高生产效率对应的经济效益为501.90 万元,降低返工率对应的经济效益为531.46 万元。